內存占用減少 90%:蘋果開發團隊棄用 Java,改用自家 Swift 重寫關鍵服務
IT之家 6 月 5 日消息,科技媒體 devclass 昨日(6 月 4 日)發布博文,報道稱由于 Java 的內存管理方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效率目標,蘋果內部團隊決定使用更高效的編程語言 Swift。
根據最新披露的蘋果內部文件,讓蘋果公司開發團隊萌生棄用 Java 的原因,在于一項密碼監控服務上。
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,蘋果開發的這項關鍵服務主要對比用戶密碼和已泄露密碼列表,在 Linux 系統上運行,采用多層加密技術,每天處理來自全球的“數十億請求”,對計算資源需求極高。

該服務多年來一直依賴 Java,雖然因穩定性和性能而廣受認可,但 Java 的垃圾回收機制(Garbage Collection, GC)在高負載下頻繁暫停,且性能開銷較大,成為團隊效率提升的瓶頸。
在尋找替代方案時,團隊選擇了蘋果自研的 Swift 語言,并采用開源 Web 框架 Vapor 進行開發。Swift 同樣具備自動內存管理功能,但與 Java 的 GC 機制不同,通過 ARC(Automatic Reference Counting,自動引用計數)實現。
團隊發現,Swift 帶來顯著改進:內存占用減少 90%,硬件使用率降低 50%,吞吐量提升 40%。此外,Swift 代碼更簡潔,代碼量減少近 85%,得益于其強調協議(Protocols)而非繼承、支持異步編程(async / await)以及類型安全設計,避免了空值檢查。

團隊認為,Swift 編譯為原生代碼,無需 Java 虛擬機(JVM)或即時編譯器(JIT),啟動時間更短,適合動態擴展硬件的需求。

來源:IT之家